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8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当月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涉及暴雨洪水、防汛救灾的虚假信息增多;冒用官方名义、杜撰公共政策的情况亦较为突出。此外,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缅北诈骗等热点话题中也滋生部分谣言,误导公众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搭蹭灾害话题,制造恐慌情绪。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多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个别网民为了吸眼球、蹭流量,编造传播“持续强降雨导致卢沟桥坍塌”“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向社会募捐”等谣言;河北涿州防汛救灾期间,出现“民间救援队跨省救援需‘邀请函’”不实信息,混淆事实,不利于抢险救灾工作。此外,“上海顾村公园4人树下躲雨被雷劈死”谣言系典型的移花接木,有意制造耸人新闻营造恐慌情绪;“‘地震云’预测到了山东德州平原县地震”等伪科普一度登上热搜,事实上,地质和气象专家已多次辟谣,“地震云”没有科学依据。 杜撰公共政策,误导公众认知。8月,一些人利用楼市、银行、基金等领域热点,冒用官方名义杜撰公共政策信息制造混乱,进行诈骗敛财。比如在朋友圈流传的所谓“储户存款超过100万元将被永久冻结”“央行出台新规:办理大额存款业务时应出示相关证明材料”等消息,冠以“银行惊人决策”“银行重大改革”的标题,打着所谓“银行内部人士”“金融专家”“知情人士”等模糊不清的旗号发声,误导和欺骗公众,颇具迷惑性和危害性;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单位公章、提供虚假证件等方式,注册冒用中央企业名号实施诈骗,国家能源集团、华润集团等多家央企已及时发布“打假”声明,提醒社会公众谨防受骗;还有诸如“自9月1日起卷烟涨价”“ETC无法继续使用,想要恢复使用就要重新认证”等谣言,冒用权威机构名义发送短信、微信、QQ消息实施诈骗,损害官方机构的名誉和公信力,涉嫌违法犯罪。 炒作社会热点,造成负面影响。8月,社会热点话题颇多,一些自媒体利用公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心,夸大事实甚至恶意炒作,对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如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坚决反对,悍然启动核污染水排海,食品安全问题随之备受关注。有人为发不义之财,趁机散布“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食用盐不安全”等不实信息,诱导不明真相群众跟风抢盐囤盐,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缅北电信诈骗话题热度持续升高之际,有人编造传播“重庆某公司以出国团建之名将员工骗至缅北”谣言,恶意炒作、制造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深圳出现大量断供房”“青岛火车站停运”等不实信息或夸大其词,或无中生有,企图吸引眼球、博取关注,影响社会信任。 9月迎来开学季、服贸会、杭州亚运会以及教师节、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涉及重要赛事活动、教育教学、节日消费等领域的话题关注度将升高,借此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可能增多。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公众提高警惕,增强谣言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不被谣言蒙蔽、不受谎言欺骗。
来源:网信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