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冷暖无小事,事关百姓大民生。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寒冬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焦作市民政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多措并举,从困难群众多元需求出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织密编牢困难群众救助保障网。 加大救助政策宣传。开展“救在你身边—永不中断的热线”主题活动,保持市县两级救助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及时受理并回应困难群众诉求。利用局网站、公众号公布社会救助政策咨询、投诉举报、申请办理的线上线下渠道,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村(社区)低保公示栏和探视走访、入户摸排、上门服务等时机,向困难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 落实各项救助政策。每月10号前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救助金,12月份共发放低保金1860万元,已全部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到救助对象账号。1月份低保、特困资金在1月10号前发放到位,2月份低保、特困金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于春节前发放。靠实特困供养对象监护人责任,确保日常生活有人管,住院生病有人照护,发现问题早解决。密切关注物价变化,配合相关部门适时启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 加大动态监测预警。依托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线上大数据预警与线下入户摸排,加强对全市10.5万低收入人口预警信息入户排查。重点关注分散特困对象、低收入人口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重残人员,深入村社院落入户开展摸底排查,对困难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口粮、衣被、住房、取暖等情况建立台账,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符合基本生活救助条件的及时实施救助,并将求助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提供专项救助或帮扶,形成救助帮扶合力。 完善临时救助主动发现。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应急性、过渡性、托底性作用,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早及时纳入临时救助保障,对急难型救助对象实行急难发生地“先行救助”。依托村(社区)党组织、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和社会就在服务热线等,落实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力求实现社会救助无盲区,及时妥善化解急难问题。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社会力量服务协调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和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各类慈善组织、社工机构、社会团体、志愿服务组织及时报告困难群众遇困线索,对分散特困、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基本生活照料等关爱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