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6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京召开,对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武陟县民政局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武陟县民政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始终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夯实民生兜底保障,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深化精准高效,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探索分层分类救助,落实居住地申请低保、低保边缘户、“单人保”、低保渐退等社会救助政策,综合刚性支出、就业成本等核减施策,做到应保尽保;优化救助金发放流程,每月月底前完成次月救助金“一卡通”发放,全市率先实现“一人一账户”目标;扎实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募集困难群众“救急难”专项基金86.23万元,单年新纳入城乡低保766户1334人,特困供养人员65人;同乡村振兴高效衔接,综合经验先后在省、市民政系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聚焦老有所养,构筑养老服务“幸福圈”。持续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县级层面,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并投入使用县级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乡镇(街道)层面,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村(社区)层面,168所村级慈善幸福院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序运营,高标准打造了大司马养老助餐点,实现“百元居家养老”;畅通“四个”养老筹资渠道。围绕专项资金、慈善募捐、乡村自筹、企业托管,争取专项债1.19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000万元,县财政年列支128万元,30%以上慈善募捐资金,38家企业支持和捐建,保障“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破解养老持续投入难题;优化“五项”养老服务内容。以实施“基础设施、居家养老、智慧化、集中供养率、农村养老、运营保障”六大提升工程为载体,围绕适老化改造、居家上门服务,聚焦高龄、失能、半失能、残疾、孤寡、独居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优化“生活、精神、义工、居家、慈善”五项服务,全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辐射惠及老年人4.6万余人。主要做法被央视《光明日报》《焦点访谈》《中国社会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并分别在全省养老服务工作、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擦亮慈善名片,打响全民慈善“公益牌”。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武陟县为连续荣获“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四届中华慈善奖的全国唯一县级单位,实现了“慈善进乡村、救助不出村”目标,综合慈善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又获首届“河南慈善奖”。慈善募捐再创新高,2023年共募集资金3895.71万元,参与人数42万人次,位居全市第一,项目配捐全省第一,并持续实施慈善助学、助残、助医、助老、救急难、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环境整治等慈善公益项目,2023年支出善款3278.59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5万人次;志愿活动丰富多彩,围绕“一老一小”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慈善饺子宴、义诊、理发、送戏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人次6500余人。 找准社会定位,串起民政业务“服务链”。围绕城乡一体,完成嘉应观撤乡设镇区划调整,并被确定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围绕社会治理,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监督执行和奖惩机制,推动基层减负常态化。木城街道社区服务标准化被确定为全省优秀“双治理”创新实验区(点),龙泉街道西马曲社区荣获省级“社区居民会客厅”称号。围绕社会组织,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创建,武陟县养老中心荣获市级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和省级清廉社会组织示范点培树单位荣誉称号。围绕社会事务,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构建更有爱心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和残疾人福利服务体系,提供更有温度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服务。围绕安全生产,落实“日巡查、周调度”机制,建立9个督导组,班子成员包片、干部职工包点,兜牢管好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