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
——健全三项机制 狠抓工作落实 |
作者: 时间:2008-5-30 来源: 河南沁阳市委 |
近年来,沁阳市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纪检监察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坚持实施以民主管理“三个面对面”、“三资”代理、“三规范”为重点的三项工作机制,通过推行民主定事、制度理财、群众评官,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干群和谐、社会稳定。2007年,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市)、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市)、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
沁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623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办事处,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8.6万人。2006年新的市级领导班子到任后,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村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来自农村的信访问题多,纪委受理的89件信访件中反映农村问题的56件,占总数的63%;二是全市违法违纪案件中涉及农村党员干部多,2005年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36起,涉及农村干部案件113起,占总数的48%;三是农村群众不能有效参与村务的意见多,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群众对村务不清楚。“三多”现象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决策不民主,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有的甚至不公开、假公开,侵害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二是监督不到位,村民代表会、党员监督会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两会两组”形同虚设,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三是群众缺乏有效参与村级事务的平台和载体,挫伤了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成立沁阳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在市纪委设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室,通过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全市推行民主管理“三个面对面”、“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和“三规范”防腐保廉体系,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推行“三个面对面”,加强民主管理。“三个面对面”就是以村级组织提议、两委班子合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结果和执行情况公开的“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决策面对面,主要解决农村干部个人说了算的问题;以村纪检小组列席村两委会议、“村务公开明白卡”发放到户和“群众评官”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面对面,主要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面对面,主要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三个面对面”载体确定后,我们建立了市委主要领导牵头,市委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和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营造推进“三个面对面”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用查办案件的硬手段和威慑力来确保“三个面对面”各项制度的落实。水南关村曾经是全省有名的“明星村”,但由于忽视了民主管理,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发展滑坡。实行“三个面对面”后,该村大小事都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调动了群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经济发展又走上了“快车道”,重新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排头兵”。
(二)推行“三资”代理,维护群众利益。我们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通过狠抓“清理登记、三榜公示、建立台账、强化合同管理”四个关键环节,“三资”代理服务得到了有效推进。清理登记,解决了农村底子不清问题;三榜公示,为群众算清了心中的糊涂账;建立台账,直观地反映了村干部“为官一任,给群众留下什么”;强化合同管理,使村组资金来源清楚、依据清晰。实行“三资”代理后,全市共清理登记农村集体预算外资金2500万元,资产资源总折价5.4亿元;规范各类经济合同3072 份,涉及合同金额9320万元,盘活各类资产 520 万元。西向镇捏掌村在“三资”登记过程中,清查出山前闲置坡地1200余亩,经“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后,决定对外招商,目前引进的一期投资6800万元的名都风电项目已基本建成,实现了集体资源的保值增值。
(三)推行“三规范”,制约权力运行。为杜绝“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的现象,我们在各乡镇强力推行“三规范”防腐保廉体系建设,并把“三规范”延伸到基层站所和村街。“三规范”就是规范权力公开、规范决策行为、规范监督机制。通过设立阳光权力公示栏、党务政务公开栏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结果、执行结果公示栏,解决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问题;通过落实“三重一大”事项班子会集体研究、决策结果和执行结果“两公示”等制度,解决权力运行不规范问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廉政监督小组,实行廉政监督小组成员列席班子会,解决监督不到位问题。实行“三规范”以来,我市13个乡镇共拒付不合理票据328张,涉及金额70余万元,因招待费和财务问题引发的信访量分别下降了15%和14%。
民主管理“三个面对面”活动,架起了干群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情与情交融的“连心桥”。“三规范”的推行,实现了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三资”代理服务,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7年,反映农村问题的来信来访31件次,同比下降38%,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22起,同比下降46%。2007年,我市GDP完成155.5亿元,同比增长19.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3亿元,增长32.4%;农民人均纯收入5604元,增长19.8%。经济实力在全省县(市)中位于第九位。
三、几点体会
(一)改革创新是动力。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正是由于我们实施了民主管理“三个面对面”、“三资”代理和“三规范”等新的机制,找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平台,才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二)查教结合是手段。在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和查处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建立“党员干部示范教育基地”、“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农村干部警示教育基地”和“农村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四个基地,强化对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另一方面,严肃查处各类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正是因为我们坚持查教结合,以案件查办的威慑力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才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统筹推进是根本。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检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正是由于我们坚持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象抓经济工作一样去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才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确保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虽然我们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更加丰富的载体,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有效的监督,使我市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